新网银行周勇不能走回“数据孤岛”的老路上
相较于很多传统银行,新网银行这家民营银行有些特殊,出生于2016年底,与生俱来的标签就是“互联网银行”。
11月19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四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在北京盛大开启。在下午的“开放连接,中小金融机构的科技之路”圆桌对话中,新网银行信息科技部负责人周勇表示,新网银行之所以做互联网银行、开放银行,因为这是唯一的选择。对于大数据使用安全问题,周勇认为不能回到“数据孤岛”的老路上,否则会造成对数据资产的浪费,数据融合才是未来的趋势。
周勇称,作为一家成立三年的微型银行,金融科技不是新网银行需要考虑做的事情,而是必然要做的事情,也是唯一的选择。他梳理道,目前全国18家民营银行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微众和网商银行,他们的股东有强大的技术和流量背景,微众银行依靠微信近10亿的月活,网商银行则依靠蚂蚁金服和阿里的生态系统,对于其他民营银行来说难以复制和参考。第二类是聚焦做本地业务的民营银行。但新网银行不是其中任何一种。
周勇透露,对于新网银行这样的互联网银行,如果自建APP、自己做生态系统周期长、风险较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成立之初行领导就决定做开放银行,这是个很难做的决策,虽然现在看来是很自然的选择。到目前为止,新网银行都没有自己的APP,但也覆盖了3000万客户,核心是因为选择了开放的战略。
嵌入别人的场景并不容易。周勇解释道,有些场景是强金融属性,比如银行;有些是强消费属性、弱金融属性,比如滴滴、美团等互联网平台;还有些场景本身不是做金融的,对金融诉求不太理解,难以改造;还有一些产业互联网平台,新网银行也希望能嵌入到其企业ERP中。“我们希望一个API能够嵌入到任何场景里面去,这些整合的工作其实就是我们在开放平台里解决的问题。”
不仅在资产端开放,资金端也是开放的。新网银行选择了联合贷款的模式,盘活同业拆借的空转资金,真正服务到终端客户。
至于当前对大数据安全的一些担忧和监管收紧,周勇认为数据使用和安全保障不可偏废,“回到老路上,就会变成一个个数据孤岛,这是对数据资产的浪费。数据的融合是个趋势,这个趋势不会变,但是技术手段会有变化。”周勇介绍,由于央行征信数据库查询一般是T+7的实效,相对于消费信贷比较滞后,新网银行正协同消费信贷领域的合作伙伴建立信贷数据联盟,大家各自的数据保留在自己的库中不出库,但通过私有计算平台获得一些必须数据。
对于与科技公司的合作,周勇表示市场上很多金融科技供应商原先是卖系统的,现在加入到银行的运营环境中,变成了提供SaaS服务,整合这些技术的难度越来越高,在学术领域有一个词可以概括,叫做“服务计算”。同样一个交易,以前封闭式在一家银行完成,而以后会变得非常分散,每个企业提供一个很短的专业化服务,串联起来才是完整的服务,这种串联处理难度很高,这也是很多银行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另一个难题是场景的整合和融合。“毋庸置疑,不管是消费互联网或产业互联网,都沉淀了大量客户数据,不需要再质疑要不要跟他们合作,而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与他们融合。因为客户在那里,场景在那里,金融本身是一个低频服务,但需要嵌入到生产、生活环境中变成无缝衔接的体验。数据、服务、场景的三元融合是未来的常态,但是有些基础设施、治理体系、技术手段需要进一步研究。”周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