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思维视角下三种智能支付模式探讨
区块链技术自诞生以来就为人们所热议,由于其弱中心化、低成本化、强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的特点,作为潜在的底层技术支撑,将为政治、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带来深刻的变化。本文根据区块链的技术原理,运用区块链思维,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不同机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支付研究项目,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发展项目的共同点与特点。随后分别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三种不同智能支付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未来优化的方向与建议。
区块链思维分析
就特定的金融支付需求方向而言,判断区块链技术是否能够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可从“弱中心化需求”“低成本化需求”“强安全性需求”和“可追溯性需求”四个维度综合思考。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实现成本、对比其他技术的优劣势”等角度综合分析,进而判断区块链技术是否为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下面将对区块链技术是否适用于智能支付进行分析。
1.维度一:弱中心化需求。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中心化管理是区块链技术的一大特点。传统行业特别是强垄断行业,即由于树形结构层级较多,造成效率较低的中心化业务,将有着较为迫切的弱中心化需求。弱中心化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剥离中心节点原有的非必要功能与属性,提升系统效率。
应该强调的是,弱集中化并不意味着完全的去中心化,尽管区块链的技术有着去中心化的特征,但其对应的主要是底层的技术逻辑,并不代表在应用层面完全去除一个具有监管功能的中央节点的作用,这一观点将在后文基于场景应用情况进行更为详尽的论述。
就智能支付而言,传统的支付场景如跨境支付所采用的SWIFT系统,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越来越暴露出存在的低效率问题,银行间的各种沟通交易清算的时间成本很高。不同于市场上的比特币等,真正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支付乃至数字货币发行仍然需要一个起到监管作用的中央银行。
2.维度二:低成本化需求。由于篡改区块链中节点的数字账本难度极大,伪造的成本也很高,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方案将减少不必要的反复对比确认,从而简化整个体系的流程。
据估计,采用区块链技术,每笔跨境支付将减少约43%的交易成本。就全球范围而言,在结算业务特别是B2B跨境支付中运用区块链技术,将能够令单次交易的成本由27美元减少至不到15美元。这节约的12美元成本大概三成属于兑换外汇的成本费用,风控合规费用以及误差排查费用等,另有七成则是银行作为中介机构用于维护整个支付网络的花费。
3.维度三:强安全性需求。该维度将就应用场景是否具有较强的安全性需求进行判断。无疑,安全是支付领域最重要的基础。然而,由于部分银行中介为拓展市场,在审核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时,存在着诸多漏洞,甚至还曾被曝出有篡改数据的情况。此外,在诸多交易被第三方中介机构代理的情况下,银行并没有较好的办法核实境内外交易主体的真实性。因此传统的跨境支付有着较大的审核风险。
传统依赖SWIFT技术的跨境支付系统在安全性方面也同样堪忧,近年来,外媒多次报道客户接到来自SWIFT的警报,内容为黑客非法入侵系统平台并通过恶意软件发送短信进行诈骗的现象正在发生。
而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智能支付体系,算法原理保证了高可信度,一旦智能合约被触发即自动化执行,从而迅速建立节点之间的交易信任。特别是“联盟链”如被采用,各节点将具有不同的加密权限,能够获取到用户信息的将仅为交易节点,从而提高数据的加密程度。
4.维度四:可追溯性需求。这一维度主要判断应用场景是否有对交易数据可追溯性方面的需求。数据的可追溯性无疑是智能支付的重要需求。不同于以往的数据存储方式,可追溯性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存储的一大优势。
就智能支付特别是跨境支付而言,每笔交易记录的透明性不仅对个人用户建立交易信任十分重要,对银行及政府监管更为重要,区块链技术下的数据可追溯性将使得洗钱与非法交易难度大大增加。
综上所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支付解决方案在“弱中心化”“低成本化”“强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等方面,均能较好地满足智能支付应用领域的需求。不仅能够有利于减少银行机构间的会计账目成本以及沟通成本,进而使得交易服务的响应时间大幅降低,从可行性上来看,运用区块链技术能够从多个方面提升智能支付效率。
应用场景模式
目前,全球已有众多金融科技企业(表1)致力于推进结合区块链技术的智能支付方案,各国政府和大银行对此也高度重视,展开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本文汇总了近年来最新的场景实验和数据,根据不同场景的技术方向,归纳为三类解决方案,分别是:基于代币的Circle模式、基于技术协议Ripple模式和主权数字货币模式。将通过分析和比较已有场景的优劣,判断是否符合区块链思维的逻辑框架,进而归纳研究特点和未来发展前景。
表1全球区块链支付领域部分先行企业
1.基于代币的Circle模式。Circle模式的最初交易方式,可以理解为将比特币当作“数字黄金”,作为结算的基础货币。同样采用该模式的还有OKlink等企业。由于大多数地区均有基于本地区货币交易的Bitcoin交易所,Circle根据这一现状,将这些场所进行连接,将共同使用的Bitcoin作为交易的基础货币。比如在跨境支付中需要将欧元转换为美元,首先通过欧洲的Bitcoin交易所,把欧元转换为Bitcoin,随后到以美元进行交易的Bitcoin交易所兑换成美元。前提是在极短的时间内,Bitcoin的币值变化极其微小。Circle模式实际上摆脱了复杂的SWIFT跨境支付交易系统,以一种最为简单直接的方式利用了区块链带来的新技术变革。
近期,尽管由于比特币的剧烈波动让Circle逐渐放弃了将比特币作为交易的基础货币,转而尝试其他更加稳定的区块链代币作为基础货币。然而以Circle模式为代表的智能支付方案依旧十分典型,各国政府和银行间也曾基于此模式进行过实验。表2为基于代币交易模式的场景实验。
表2基于代币交易模式的场景实验
2.基于协议的Ripple模式。Ripple模式比早先的Circle模式有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主要区别有三点:一是交易中介货币的范围更广,不局限于Bitcoin;二是推出了自己的区块链代币“瑞波币”;三是推出了Ripple协议,能够实现不同现实货币以及虚拟货币的交易转换。
从近年来的实际运行情况看,瑞波币本身的价值并不是Ripple公司最关心的问题,他们更关注的是运用共识机制建立起来的Ripple协议。作为一个能够随时共享的公共数据库,其分布式的身份认证以及交易处理技术类似于Bitcoin并有所发展。Ripple协议下所有节点可以在数秒之内响应总账数据更新,同时完全不需要通过大型的中心化数据中心。这个速度大大超过了Bitcoin超过30分钟的确认交易时间。
Ripple模式所展现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多数国家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全球加入Ripple系统的国际和地区已经达到20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在Ripple的支付交易中,人民币交易的占比最大,约34%,高于美国和日本的27%和11%。许多政府和银行进行的区块链智能支付实验或软硬件系统建设,其本质上也是仿照Ripple模式进行的关于建立底层协议的探索。表3为基于底层协议建立的场景实验。
表3基于底层协议建立的场景实验
3.政府主导的数字货币模式。不同国家对数字货币的态度不尽相同,欧洲多国对现有的数字货币持开放态度,荷兰等国在主权货币方面实验推进十分积极;俄罗斯等国目前也已开始了小规模的尝试;中国则严格监管,并且坚定地以央行为主体推进主权数字货币实验。
面对虚拟货币发展可能给主权国家货币政策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各国政府意识到法律监管的加强并不能很好地消除央行政策传导机制受到的相应负面冲击。于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发行主权数字货币的方向上展开尝试,纷纷布局主权数字货币的实验尝试与技术积累。
荷兰在2015年即由央行主导创建了名为DNBcoin的第三代加密数字货币,以实验为主,在内部进行循环使用。加拿大由央行主导,推出了本国货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CAD-Coin。该货币通过现金质押,CAD-Coin置换两步完成交易,据称有助于央行对于所有资产的发行与管理。表4为国外政府支持下的部分数字货币和支付实验项目。
表4国外政府支持下的部分数字货币和支付实验项目
发展前景分析
1.基于代币的智能支付方案风险较大。代币缺乏准备金背书,基于代币的智能支付方案风险较大,前景不乐观。比特币、莱特币,各种花样繁多的货币,不断涌现。虽然理论上区块链货币有通缩趋势,但是可以随时推出新的币种,极不稳定,缺乏价值锚定。
本质上,Circle模式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原理依旧停留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作为代币,也就是区块链早期阶段的成果,具有技术上和应用上的不确定性。缺乏政府和国家背书的数字货币,风险较高,无法满足智能支付特别是跨境支付的强安全性需求,一旦真正意义上的主权数字货币诞生,现有的区块链货币前景令人担忧。
2.Ripple模式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底层协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Circle模式,Ripple模式可以作为过渡性解决方案,甚至可以在主权国家数字货币推出后,成为跨境支付的底层协议。
目前Ripple模式得到资本青睐,也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应该说Ripple模式最大的价值并不在于目前的交易规模,而在于一旦各国政府纷纷推出主权数字货币后,必将需要一个完善安全的底层转换协议以便于国际收支,传统的SWIFT协议将被彻底取代,而积累了大量交易记录日渐成熟的Ripple协议,有极大可能成为政府间协议的首选。
目前Ripple模式已经成型,未来可能在跨境支付领域处于优先地位,在跨境智能支付方案中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3.主权数字货币方案前景广阔。国家货币是所在国基于自身宏观经济发展而发行的主权信用货币,央行则是由法律授权发行信用货币的机构,可以根据经济形势选择不同的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干预。货币政策是央行影响货币量进而影响经济走势的重要手段。数字货币的出现将带来新的挑战。
主权国家的数字货币具有诸多优点。其一,由于银行几乎不存在违约风险,存款的安全性大幅提升;其二,纸币印刷、磨损等各方面的成本将消失,假币的风险也自然地消失,人们的生活将更加便捷;其三,完全数字化的货币账户和信息,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央行控制货币的能力,极高的响应速度更加便于央行政策的传导。
各国央行自主发行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法定数字货币,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经过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将成为主流方式。
注:本文作者就职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资料
[1]陈新林:《电子支付监管问题研究》,特区经济,2007(2)
[2]赵刚:《区块链技术的本质与未来应用趋势》,人民论坛,2018(12)
[3]范一飞:《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几点考虑》,第一财经日报,2018年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