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Pay中国发展路在何方
前不久,Apple Pay终于增加了对京津冀互联互通卡和深圳通的支持,两年以来Apple Pay的快捷交通卡拓展到了3个城市,另外佛山、广州版互联互通卡也会在未来加入其中。
支持互联互通卡之后的Apple Pay受到了果粉以及移动支付粉丝的强烈追捧,很多网友表示Apple Pay交通卡的刷卡体验要比安卓的好很多,也有业内人士认为Apple Pay的交通卡解决方如果未来能够兼容二维码将会是完美的交通支付方案。
但两年才拓展两张交通卡的Apple Pay是不是真的体验那么完美,其与国产手机厂商的Pay相比好在哪差在哪?Apple Pay在国内的发展路在何方?今天移动支付网来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Apple Pay的优点:顺滑的使用感受
2016年2月,在与中国银联以及商业银行的合作下Apple Pay入华,Apple Pay的金融支付功能正式落地国内。
2018年3月,iOS 11.3上线“Apple Pay快捷交通卡(Apple Pay Transit)”功能,支持添加北京一卡通和上海交通卡。Apple Pay交通卡实现在北京、上海的地铁、公交乘车应用。
2020年4月,iOS 13.4正式添加对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的支持,新增京津冀互联互通卡和深圳通。
所有使用过Apple Pay的用户,应该都会给Apple Pay的使用体验一个非常高的评价,在笔者看来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顺滑”。作为Apple Pay国内最早的体验者,从金融支付到交通支付,Apple Pay在刷卡体验上做到了极致的统一和流畅,“叮”的一声和一触即达的刷卡动画都体现了Apple Pay在交互上的用心。
另外,Apple Pay从推出开始就有一些值得称道的设计,比如说Apple Pay的NFC支付是基于SE的全终端模式,但卡片是跟随Apple ID账户的,可以实现云端卡片的管理。这一点后来也被安卓厂商借鉴而开发了基于云端账户的“卡片迁移”功能。
再比如,Apple Pay的快捷交通卡除了可以息屏刷卡之外,还能使用备用电量刷卡,实现手机自动关机后的最多5个小时内仍能刷卡乘车。而这一点目前国内手机Pay交通卡暂无相关功能。
因此,不得不说Apple Pay在产品设计和使用体验上的优点明显,但实际上其“顺滑”的使用体验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其封闭的软硬件环境内的,更多的是系统层面的问题,就和“苹果手机用三年不卡,安卓手机两年就得换”的话题根源类似。也因此,将Apple Pay的刷卡体验与安卓手机相比,并将其优势全部归结于产品能力是不公平的,毕竟这几年安卓手机的进步有目共睹。
再回头看上文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似乎冥冥之中已有注定。两年一次重磅更新,和Apple Pay“顺滑”的使用体验并不相称的是其“不顺”的推广进程。
国产Pay的优点:本土化的推广进程
如果说国产Pay在刷卡体验上与Apple Pay的确有些许差距,那国产Pay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快速普及的本土化推广进程。
拿国内智能手机占有量最大的华为而言,Huawei Pay近年来的创新发展非常迅速,这也推动了整个国内NFC支付行业的共同进步。
目前就国内市场而言,除了在支持银行方面Apple Pay与Huawei Pay不相上下,在支持交通卡以及功能创新方面,Apple Pay的支持度都远远落后于Huawei Pay。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除了Huawei Pay之外,包括Mi Pay、OPPO Pay、vivo Pay、Meizu Pay在内的多家国内手机厂商的支付业务都已经铺展开来,在手机交通卡的支持上,少的有十多个城市,多的也已经三四十个城市了。
而在功能创新方面,依托本土企业的优势,国产Pay优势明显。近年来,国产Pay联合银联等机构推出了碰一碰、卡码合一、非NFC手机扫码支付等多种创新功能,为手机支付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性。而这些都与企业属性以及商业模式脱不了干系。
不过好在Apple Pay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得不错,截止目前已经支持59个国家和地区,而据Juniper Research公司预计,到2024年Apple Pay在全球的交易额将达到6860亿美元。这将占该特定市场细分市场的52%份额。Apple Pay在全球市场的潜力仍不容小觑。
Apple Pay的国内发展路在何方?
Apple Pay已经超过星巴克移动应用程序,成为美国市场最受欢迎的移动支付系统,而据库克去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表示,Apple Pay已经超过了PayPal的交易数量,增长速度是PayPal的四倍。
Apple Pay在国际市场节节高升,但是国内市场的发展路在何方呢?
2019年3月,苹果联合高盛推出的Apple Card吸引力一大批人的眼球,许多果粉都希望能在国内体验到这一张钛金属卡片。但至今,Apple Card仍在国内不见踪影。
今年4月8日,华为则灵机一动发布了类似的产品Huawei Card,尽管还未正式上市,但已经吊足了人的胃口,也算满足了部分人的心理需求。
再回过头来看看Apple Pay交通卡的拓展之路,两年时间才推出了2张新卡,支持卡片数量仍然停留在个位数,反观国产Pay们已经向覆盖全国拓展了。这样的差距成为了Apple Pay在国内推广进程的缩影,怎么突破呢?
第一、Apple Pay需要与国内大型机构合作去推动创新功能的快速落地。Apple Pay在金融支付上的不落下风得益于与银联的高效合作,但在交通领域NFC支付的拓展需要与各个通卡公司达成合作并逐个击破,再加上苹果在商业谈判上的不让步,大大影响了手机交通卡的落地。因此,苹果一方面需要放下身段来与产业链达成合作,另一方面需要转变思路与其它企业寻求合作机会,前不久传言Apple Pay更新后会支持支付宝,但最终并未上线,实际上与支付巨头合作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思路,甚至是交通领域,甚至是基于二维码。
第二、打不赢就加入。Apple Pay可以尝试用国产Pay的思路来进行功能拓展,毕竟它们更懂国内市场环境。近日消息,Apple Pay版的银联二维码功能也即将上线了,而这“卡码合一”的功能早已在国产Pay中实现。那么既然最终都要上,何不通过商业合作促成功能的早日上线呢?一方面,放下身段可能不是苹果的风格,另一方面的最直接原因应该是苹果对于国内市场并不上心,或者说国内市场并不是高傲的苹果所在意的。
在中国这个移动支付如此发达的市场,Apple Pay的机会本就渺茫,毕竟国内已经在研发DCEP了。因此,在笔者看来,Apple Pay在国内市场的发展早已被定下了基调,企业属性和发展环境都不会允许Apple Pay走在最前面。互联互通卡的支持是Apple Pay交通卡的转折点,但不是Apple Pay的转机。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